轉交安會文

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  重車論壇 首頁 -> :: 重 車 話 題
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 
發表人 內容
DAV
台灣漢堡家族NO.891

重車玩家級
重車玩家級
DAV

註冊時間: 2005-01-06
文章: 1586
居住地: 阿隆/高雄/南區

發表發表於: 2020-04-08 16:19    文章主題: 轉交安會文 引言回覆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hbroad/videos/997550970646261/

轉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文:
簡單跟各位報告,預計六月份開始試辦大型重機通行南迴改,試辦為期半年,期間針對行為,違規,事故,以及環境因子等面向進行觀察,觀察的車種將會包括大重,普重,普輕,自小客。大客,大貨的部分有具體要求,但是會不會採納依然不知。如果觀察的目的性是在於找出問題,解決問題,而不是要去排除任何人使用道路權利的話,客觀地進行觀察,增進對於車流的了解,應該是不會有問題的。

行為的觀察標準大致是套用前回國道檢核的項目,但是由於道路系統不同,套用的道路法規也不同,從而在不良行為的標準上也會稍有差異。比方說未保持車距,或者變換車道未保持車距是相同的,只是必須依據車速不同而有不同的安全距離判定;但是一般的省道並非在高快速公路管制規則的適用範圍內,同車道超車並非違規事項,如果這邊要做出不良行為的判定,應該是要觀察「是否有依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超車」,而非「有無同車道超車」,這部分還在議論當中。

另外在事故方面,過去國道檢核僅統計A1和A2事故,A3事故並未列入。由於汽車間的碰撞較為傾向演變為A3事故,A3若不列入統計,在事故率的呈現上會有所偏差,這部分已經要求要確實列入統計。

關於環境因子的部分,由於隧道內的環境變化是來自隧道內通行車輛所產生的廢熱和廢氣,若環境變化超出隧道環控系統能力,可從南迴改兩端的Y型路口放行時間來調整南迴改內的車流密度,單獨限制機車進出長隧道並不合理,這樣的方案已經提出建議。

至於在判定基準上,由於機車與自小客車交通量差異的問題,本次已經不以這樣的直接比較做出判斷,可能會傾向參考前回檢核時所建立的觀音山隧道數據。觀音山隧道作為台灣有安全通行機車實績的甲級隧道,具有實務上的參考價值。

但即便如此,駕駛行為首先是來自於道路環境資訊,爾後駕駛人做出判斷,然後才操縱車輛做出行為。比方說隧道出入口的亮度變化會導致車輛減速,必然是車流的壓縮點,會觀測到大量的車距不足事件,即便是排除特定車種,車流壓縮點的特性不會改變,潛在的車禍風險也不會有所改變。從而可以了解,單純在數字上比較用路人好壞並不是重點,而是要明確事件發生的原因,做出對策,才會帶來真正的交通安全。

另外除了長隧道之外,承辦的中華民國運輸協會也透露,次回的國道檢核也在準備中,目前高公局正在挑選合適的路段,有其他的消息會再盡速告訴大家。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POT

150cc級騎士 (普通重型)
150cc級騎士 (普通重型)
POT

註冊時間: 2008-12-20
文章: 363
居住地: 假面騎士魂的世界

發表發表於: 2020-04-08 22:46    文章主題: Re: 轉交安會文 引言回覆

DAV 寫到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hbroad/videos/997550970646261/

另外除了長隧道之外,承辦的中華民國運輸協會也透露,次回的國道檢核也在準備中,目前高公局正在挑選合適的路段,有其他的消息會再盡速告訴大家。


如果是高公局挑選路段~
那就不用懷疑確定是"擴大國道試辦範圍"了!

長隧道跟國道的第一步~辛苦長久以來努力爭取路權的車友了!!
偉大!!
回頂端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發表新主題   回覆主題    重車論壇 首頁 -> :: 重 車 話 題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灣時間 (GMT + 8 小時)
1頁(共1頁)


前往: 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
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